电话

020-88888888

CQ9电子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标签: 2024-10-14 

  CQ9电子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为金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吉林农信”)作为吉林省内营业网点和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农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深耕农村普惠金融CQ9电子,持续构建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速度、有温度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农村普惠金融大文章。

  习总指出,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地特色化经营。作为吉林省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吉林农信紧紧围绕落实地方发展战略与政策部署,充分发挥经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人熟地熟等优势,坚决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2023年以来新增225亿元中,单户1000万元以下占比达到95%以上。

  (一)做好“农民致富的银行”。吉林农信始终立足当地,优化服务,为“三农”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截至今年3月末,全系统涉农余额2012亿元,占比达到40%以上。一是完善服务网络。依托系统内2030个城乡营业网点、7293个村级金融服务站、8000名客户经理队伍的地缘人缘优势,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做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夯实金融基础设施“硬根基”。二是推进整村授信。针对广阔的“三农”蓝海市场,依托全系统网点和人员优势,借助地方政府力量,深入全省9241个行政村,以村屯为单位,开展信息建档、评级授信工作,精准掌握每个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整村授信”工作已实现全省行政村100%全覆盖,预授信129.1万户、金额535.1亿元,极大提高了农户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的可得性、便利性。三是服务乡村振兴。围绕吉林省实施的“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和“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全力支持传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需求,粮食和肉牛产业均保持30%以上增速,累计发放备春耕263.3亿元,以扶持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取得实效。四是助力兴边富民。保持金融政策稳定,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小额余额始终保持在90%左右的同业市场份额。主动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省工商联,搭建服务联盟,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助力“兴边富民”活动,累计向216个重点边境村投放各项3.8亿元,发放乡村产业10.2亿元,有效支持产业项目443个。

  (二)做好“微企成长的银行”。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吉林农信始终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难贵问题,全力打造“服务小微,就在农信”的服务文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3月末,全系统小微企业余额3236.8亿元,占总额的60%。一是搭建助企平台。与省工商联、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联合举办“商税银企”活动,积极搭建金融助企综合服务平台,加大首贷、信用贷投放力度,主动为新增市场主体提供首笔资金支持。与各市县政府、各金融同业开展业务交流,组建联合助企服务队,加强信息共享,主动授信服务。二是主动对接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持续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七走进”等专项活动,变“坐商”为“行商”。全系统2048名各级行长走访对接各类市场主体20.8万户,累计新增授信3.06万户、金额264.3亿元。三是降低企业成本。主动下调利率,积极申请人民银行再234亿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落实不惜贷、不抽贷、不断贷和不压贷政策,有序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信贷政策安排。实行“五免一优惠”“四免一授信”服务,累计减免费用2694万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3.3万户。

  (三)做好“居民兴业的银行”。市场主体承载着广大城乡居民的就业创业。吉林农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服务城乡居民,持续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金融+社区”“党建+金融”“双基优储”系列活动,与街道社区共建,派驻金融助理、金融服务专员,主动深入社区商户、各类经营主体、小微企业走访需求、讲解政策、普及金融知识。二是优化服务场景。加强与属地财政、人社、就业服务等部门沟通合作,搭建金融服务场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业就业名单台账,主动授信服务,累计触达客户88.6万人次。三是助力财富增值。重点打造财富管理客户经理、普惠小微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三支队伍,持续丰富产品“货架”,拓展和完善代销理财、保险、基金、贵金属等财富管理类业务,同时优化服务流程,让客户享受极致的服务体验。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吉林农信强化顶层设计,紧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小法人、大平台”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科技战略与业务战略深度融合,打造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数据资源优势,形成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自身数字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

  (一)线上线下融合,强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农信系统的资源优势,构建农信网点与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千军万马”做线下调查,“金融科技”赋能线上操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系统数字化转型三年发展规划,成立省联社数字普惠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管理、公司金融、个人金融、普惠金融等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实施小组,承担综合管理、产品研发、推广落地等职能。二是启动试点运行。全力支持引导系统内行社先行先试,成立李国英创新工作室。在长春、九台、榆树农商行分别成立小微企业类、个人类、农户类普惠创新实验室。在榆树农商行试点零售数字化转型,该行零售余额由2020年的7亿元增长至65亿元,零售占比达到60%以上。三是系统推广应用。2023年以来,试点成果在延边、敦化、伊通等行社推广试行,升级上线“吉快金融”“吉快·漫生活”“吉快·智能绩效”多法人系统平台,推出“吉农快贷”“吉快·满e贷”等10余款产品,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四是延伸服务触角。在现有物理网点基础上,累计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7293个,拓展医保社保代缴、快递运送等综合服务,为偏远地区广大农民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服务品牌。坚持逆周期思维,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丰富完善“吉农云”“吉企云”“吉商云”等“吉云”系列信贷产品体系。创新推出“吉农·黑金贷”“吉农·种植e贷”“吉农·畜牧贷”等适配性较强的种植养殖产品,全力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创新首贷、信用贷服务模式,研发“吉企·科创贷”“吉企·光伏贷”等产品,推广运用专利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为科创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信余额25.1亿元。紧跟国家风电、光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完善供应链金融产品,对项目产业链中小配套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新增绿色信贷8.7亿元,增长19%。开发上线“商税快贷”“吉农·融e贷”等“快贷”产品,满足普惠客户多元化需求。

  (三)优化流程体验,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农信系统决策链条短、反应速度快、服务效率高的优势,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办贷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信贷系统、移动展业平台等工具推广运用,开发上线“吉农经管”平台、“吉快金融”等一批重点业务平台和系统,压缩客户等待时间,从传统的“一对一”寻找服务客户,转变为通过智能模型,在存量低效客户中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潜在客户,主动服务、创造价值,为小微企业和城乡客户提供“有需必到、有求速达”的高效金融服务。推动网点布局适老化改造,强化功能分区,设立养老绿色通道,以金融服务“适老化”推进老年业务“暖心办”,构建基础金融、智能金融和民生服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四)加强科技运营,提高服务支撑。坚持“以科技为中心”的运营理念,推动应用上云、服务下沉、联动共享,构建“敏前台、强中台、稳后台”的科技支撑体系。去年以来,全系统零售增加154亿元,占各项增加额的88.3%。优化渠道运营体系,坚持能集中不分散、能后台不前台、能自助不人工、能线上不线下、能自助不窗口、能远程不网点,提升运营服务质效。加强数据治理,启动搭建新一代信贷系统,打造有效数据中台,提高数据可得性,提升数据价值,为构建用户画像和产品营销提供支撑。

  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风险识别成本高、互联网接受及运用差异大等特点,吉林农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努力通过综合体制机制创新、党建文化引领等资源统筹,合力破解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阻碍,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多元赋能”转变,有效促进新旧动能融合,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一)推进系统改革赋能。面对经济下行、同业竞争激烈、利差持续缩窄的环境以及自身“四自”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坚持不等不靠,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国家政策资源为辅,把“大改革”与“小改革”结合起来,在稳妥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各项机制改革,赋能普惠金融发展。调整优化省联社组织架构,整合撤并中后台部门,增设服务客户等前台部门;规范设置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设专业委员会,规范议事规则,厘清职责边界,提升决策质效;推动52家行社精减管理机构,全系统合并、撤销行社总部内设机构338个,总部机构下降三分之一以上,精减总部人员1393人,全部充实到一线营销队伍,人力资源配置明显优化;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业绩论英雄,通过社会化招聘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19家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人才106人。建立“红黄牌”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差的行社高管及时进行岗位调整,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二)推进降本增效赋能。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负债端降成本、资产端调结构”的思路,持续降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信贷成本,严控增量,统筹处理好总量与结构、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遵守各家银行同业自律机制的基础上,与当地城商行单独设定自律机制,大力压降高成本存款、拓宽个人一年期及以下低成本存款,全系统存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50个基点(BP),节约资金成本30余亿元。在资产端做优信贷产品,强化分层分类,针对每一类客群都研发出不同的专属信贷产品,持续降低利率,全面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下,积极倡导“过紧日子”习惯CQ9电子,费用开支在保证员工收入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能压尽压、能省尽省,调整费用结构、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撤并基层低效网点74个,转型升级网点194个,压降网点租金费用2501万元,全面赋能业务发展。

  (三)推进党建文化赋能。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党管金融不动摇,推进党建与经营互促互融、协同发展,做到“五个融合”。一是党建目标与经营目标相融合。积极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功能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吉林农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党建资源与经营资源相融合。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行为。与客户、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以党建促经营、以经营强党建。三是党建载体与经营活动相融合。持续创新“党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开展以党建促经营为主体的党支部“联创”活动,创新推出“吉农·红领贷”“红孵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立项攻坚设立党建促经营项目达到963个,带动普惠金融业务稳步增长。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与经营考核相融合。健全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述职评议“四位一体”党建考核体系,在经营绩效考评中加大全面从严治党权重,与基层班子薪酬挂钩,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强化内控合规建设,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问责,全辖通报,速查速办。五是思想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全系统大力弘扬“奋斗、服务、合规CQ9电子、廉洁”文化,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全面推进吉林农信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全力抓作风、改作风、严作风,弘扬真抓实干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