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长安三万里》制片人宋依依:让观众一眼认出这是中国作品丨国漫寻新在动画风格创新的漫漫长路上,《长安三万里》迈出了大胆而坚定的步伐。这部影片的人物造型设计,宛如一场对传统的大胆突破与重新诠释。就拿李白来说,他在影片有15个不同的造型,每个造型都精准地对应着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年少时的李白,身着翻领花袍,那是青春的朝气与鲜衣怒马的少年意气;中年的李白,狂放不羁,饮酒对诗,举手投足间尽显豪迈洒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仿佛带着大唐盛世的不羁与自由。
而“诗圣”杜甫的形象,更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与观念颠覆。他出场时竟是一副换牙期小孩的模样,全然没有观众预期中那个忧心国事、满面愁云的沧桑形象。这种“陌生化”的人物形象处理方式,为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与新鲜感,让他们从历史的故纸堆中走出来,以一种鲜活而生动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眼前。
宋依依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影片的人物造型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团队参考了唐俑的造型特点和比例。唐俑所展现出的那种孔武有力的雄壮精神,正是唐朝人所崇尚的,这种精神被巧妙地融入了动画角色之中。然而,这种创新并非一帆风顺,网络上对人物造型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宋依依对此早有预料:“当我们决定选用唐俑这种比例的时候,就知道它一开始是会有争议的。但我们想要做一部中国人的动画电影,即便不看故事,单从人物形象上,观众就能一眼认出这是中国的作品。”
在市场长期受美国动画、日本动画视觉风格影响的大环境下,《长安三万里》试图在“ 唐风、诗意、壮美、考究”等关键词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自我认识与突破之路。在唐俑造型的选定上,制作团队经过了反复的权衡与慎重的考量。宋依依解释道:“我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能过于化。比如在面部结构上要比唐俑本身更加精细,才能在整个身体语言上接近于唐俑,这样既能展现出浓郁的唐风,又能承载厚重的历史感。”
为了在唐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影片的完美效果,制作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老为难自己。”宋依依笑着说。从她的角度来看,按照原有的思路去制作无疑是最为简单的选择,但制作团队却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选择新的风格,就意味着要做大量的测试。例如角色的表演是否契合这种造型,为了追求唐俑的效果,角色的肩膀是溜肩的,腿也比较短,像上马等很多表演动作都需要规避由此带来的问题。”
在角色的表演与动作设计上,制作团队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他们深入研究了唐朝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力求让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例如,在表现李白的豪放不羁时,他们通过对李白饮酒、吟诗、舞剑等动作的细腻刻画CQ9电子官方网站,让观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看见李白在大唐盛世的潇洒生活。而在表现高适的稳重内敛时,则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叉手礼等细节,展现出他的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正确表达。《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前期,他们进行了海量的阅读与分享。“这是我们有史以来前期买书最多的一个项目。”宋依依回忆道,“由于团队人数众多,不可能一本书只买一本,常常需要同时购买很多本。甚至连非前期制作部门的同事,比如CG环节的同事CQ9电子官方网站,也会要求他们去阅读一些历史性的书籍。”
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文化,他们还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书中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宋依依自己就会制作PPT,将书中与片子相关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总结,然后与大家共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为影片的创作提供灵感,最后将这些灵感汇聚起来,融入电影的制作中。
在平衡动画作品中的真实历史与艺术加工时,制作团队可谓煞费苦心。他们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调试,在人物造型上,就做了多个不同版本的测试。“比如人物的身高比例、肩膀的角度等,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调整。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前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当我们赋予这些角色性格、表演情绪,让他们从一个个静态的形象变成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时,一切的努力都变得值得。”宋依依感慨道。
影片中,李白和高适的知己情谊成为一大亮点,感动了无数观众。他们年少相识,下马相拜的名场面,让许多人感慨:“有一种友情叫李白高适”。而在这个场景以及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叉手礼,更是暗藏玄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高适的叉手礼和李白的叉手礼截然不同。高适的叉手礼中规中矩,尽显他的稳重和严谨;李白的叉手礼则随性洒脱,与他的豪放性格相得益彰。其中不仅蕴含着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涉及不同官职、身份、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礼仪细节、角色的表演以及各种微妙的分寸把握,影片生动地表达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心情和意境。
宋依依坦言:这种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呈现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惊喜。“与礼仪指导交流后,我们才惊觉,原来我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如此简单和肤浅,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当真正深入到片子的制作中时,才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如此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演变过程。所以,在制作这部传统文化题材的片子时,我们对自己和这片土地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细节决定成败。除了人物礼仪,影片中的场景搭建也同样严谨考究。无论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还是角色们居住的庭院楼阁,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道,都仿佛是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来的。从建筑风格、人物礼仪到生活习俗,参考了近100本书籍,宋依依和制作团队一遍遍地打磨、测试,把太白气韵与大唐盛世浓缩在了《长安三万里》的168分钟里,让观众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余光中曾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何将诗仙的旷达逸韵、盛唐的磅礴气象以及命运的曲折流变,通过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呈现出来,是《长安三万里》制作团队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
在处理影片中涉及的48首古诗时,团队秉持着克制表达的原则,绝不贪多求全。“像《静夜思》《黄鹤楼》这些经典诗词,只是在影片前面简单地点到为止,而把大量的篇幅留给了后面的《将进酒》。我觉得这种处理方式非常中式,只有前期所有的克制铺垫,到了特定的时刻,才能真正触动观众的内心,让他们感动落泪。”宋依依将这种表现方式总结为“留白”,“这与油画、西方艺术截然不同,中式留白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只有在观众内心平静的时候,这种留白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才能被激发出来。”
激发观众情绪的点,在《将进酒》。李白与一众友人在一叶扁舟上举杯邀月,随着诗句的吟诵,画面陡然一转,众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瑰丽的仙境之中。仙人驾鹤、银河倒悬,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将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此之前,影片对其他诗词大多只是点到为止,正是这种前期的克制,才让《将进酒》的出现更加震撼人心,充满了中式浪漫和情感冲击力。
为了达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制作团队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音乐的搭配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在画面构图上,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在色彩运用上,以暖色调为主,突出大唐盛世的繁华与热烈,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一些冷色调来衬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命运的起伏;在音乐搭配上,选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乐器,如古筝CQ9电子官方网站、二胡、琵琶等,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完美地传达给观众。
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上映,《长安三万里》历经了长达23个月的筹备与制作。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科学地统筹规划是其成功的关键要素。“我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有限的预算和周期内,确保影片以最高质量完成。”资源如何合理分布,影片最大的亮点在哪儿,怎样才能让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如何解决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都是宋依依日常工作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如制作前期,宋依依会与导演及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影片的核心亮点和重点部分,然后根据这些要点合理地分配资源。对于那些能够展现大唐风貌和人物情感的关键场景,如长安城的繁华街景、李白的诗意幻境等,则需要调配充足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力求尽善尽美。一些相对次要的场景,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
除了把控成本和制作进度,电影衍生项目也是宋依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创作者,我们肯定是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上线那么一到两个月,而是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于是在影片筹备阶段,她就着手规划电影衍生品,并为不同的衍生产品制定了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受众。其中,与影片上映同期推出的《长安诗选》,已售20多万册,成为不少观众深入了解唐诗魅力的得力工具书,《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和《长安三万里艺术画集》也满足了众多动画爱好者的好奇心。
此外,宋依依强调与各方合作伙伴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如IP授权项目,她会提前与被授权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接洽,了解对方的创意和规划,确保合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会站在观众角度,根据影片的上映节奏,合理地安排衍生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推出时间,让观众在观影后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周边产品,进一步加深对影片的喜爱和理解。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不仅是李白的抒怀,也是制作团队的心声。”宋依依透露,接下来追光动画会继续深耕传统文化题材,拓展“新文化系列”作品。“三国题材也会是我们的新系列,从洛阳开始,然后逐步展开,《三国第一部:争洛阳》预计2026年暑期上映。”制作团队将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中式表达为火焰,精益求精地淬炼好作品,从独特的视角讲述三国故事,继续连接千年,展现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2025年暑期,《聊斋:兰若寺》也会跟大家见面。”宋依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