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文爽:为年轻设计师“引路”从最初离开企业,下海开设“文爽工作室”,到2004年,她创立自己的品牌“法·法”,再到今年,她发起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创业大赛,扶持年轻设计师创业,展现他们的创新力量。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文爽的成长,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同步,从她身上,能够看到中国服装业不断前行的足迹。
文爽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那时中国的服装设计还不成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开放之初,刚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毕业的文爽,是众人眼里的“高材生”。刚迈出校门的她,已经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半辈子都设想过了,只要不符合我的方向,我一律会排斥。”
毕业后,文爽拒绝了当时分配到老家辽宁一所高校的工作,进入北京一家国企做服装设计。但是,文爽去上班的时候,企业的设计部已经被裁撤了,她被“安置”到了一个没什么实际工作可做的小厂。那段日子,年轻的文爽没有归属感,工作又让她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但为了尽快入行,她很快振作起来,在一个做服装的企业找了份兼职。那段时间,文爽白天在厂里上班,傍晚去做兼职,一直忙到晚上点钟,有时还要加夜班。但是,这份工作能够让文爽真正接触到服装设计,这让她开心起来。
后来经朋友介绍,文爽给小厂接了一个加工项目,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做服装”了。跟老师傅一起铺布、画皮、打版……文爽干起活来毫不惜力,这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厂长看见这个执拗的大学生如此踏实能干,便把小厂的加工任务全部交由她打理。也就是这段时间,文爽学会了如何安排生产、走生产流程、给工人分配任务,“在小厂工作的这段日子,是我创业的基础。”
转眼便是三年,一次总厂设计部的部长来到小厂视察,一下看中了文爽的能力和踏实劲儿,把她调入设计部。本想这下子可以真的做服装设计了,但好景不长,设计部又一次被裁撤,文爽再次陷入迷茫。
几经波折,文爽还是跳槽离开了国企,开始了“打工”的日子。然而,文爽在之前的小厂里受过国企正规流程的熏陶,换了环境觉得“不适应”,而且特别看不惯私企的“不专业”。
于是,她接二连三换了几家公司,在有的公司甚至只做了两个星期,“那时候好多服装公司特别热闹,但就是光热闹不干事。”如此境况,最终促使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90年代初,文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做高级定制。最初文爽只是将一件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白色上衣挂到朋友在北京西四开的一家小店里卖,标价168元,并在衣服上注明“设计定制”的字样。这在当时人均月收入二十几元的情况下也算是价格不菲。但没想到,衣服很快就卖了出去。接着,她陆续接到了一些外企白领的订单。
有了市场基础,文爽便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形象设计工作室——“文爽工作室”,一个朋友就把歌手孙浩带了过来,文爽有了第一个正式客户;2004年,文爽的个人品牌“法·法”创立,并很快实现了盈利。
文爽一直认为,一定要做服装设计领域里最前沿的东西,要做“精品”。文爽迎难而上,率先走出了中国服装高级定制的道路。文爽做到了,在服装行业里,她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设计师的成长,要经过学习、实践、积累和沉淀,还要几经波折通过重重关卡。年轻设计师创业,短板在于经验和资源上的不足,风险很大。有的设计师选择先蛰伏起来,为企业做设计,有的则干脆放弃了设计师梦想,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就此沉寂,很多个人品牌消失在襁褓中。”
遇到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些“过来人”指指路的。也许就是几句经验之谈,就能帮助年轻人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这是文爽发起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创业大赛的情怀所在。
多年来,中国制造几乎是“无设计”、“不时尚”的代名词。虽然中国设计师已经越来越频繁地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中国原创设计正在逐步觉醒,但中国品牌的原创性和设计感仍然不足以在国际市场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而当今消费者也日渐成熟,对中国原创设计的需求越发强烈。寻找全新的模式来扶持年轻的设计师,并将原创品牌推向市场,这是当务之急。
“大赛要通过赛事扶持年轻设计师、孵化设计师创业项目,真正地推出年轻服装设计师和他们的品牌,”文爽说,“这件事一般的创业孵化器做不了,它基本只是提供一个办公空间而已;风投做不了,风投只能提供资金帮助,而且很可能只是第一笔资金。”
与其他“重设计”的行业赛事不同,这是一次务实的创业大赛。在整个大赛中,参赛设计师们被赛事环节引导着,模拟创业实践。大赛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场有声有色的创业演练,它涉及服装设计师创业的全过程和原创品牌诞生的各个环节:市场调查、品牌形象建立、产品设计、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
这其中,商业意识,是服装设计师创业的命门。设计师创业,需要厘清从艺术家到创业者之间的困难和出路,“服装设计师小时候一般是学美术的CQ9电子,后来进入院校,即便是学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也带有强烈的艺术属性。但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和艺术家不一样,市场很正直,也很无情。它用商业指标来考量设计师,要 赶趟儿 ,要有市场占有率。如果夏天都到了,你春天的设计还没拿出来,这就等于农民春天没播种,浪费了一个季节。”
文爽认为,服装设计师创业难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定位,“服装设计师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用力过猛。品牌乍一成立,频出狠招,结果衣服一做出来,风格太强烈了,市场根本理解不了。设计师肯定会想 你不懂,你的审美有问题。 但是在市场中这是行不通的,市场需要准确定位人群,需要销量CQ9电子,需要变现。谁敢投资这样的创业项目呢?有些设计放在那里很漂亮,穿到身上版型工艺都没做好,谁应该为你的创意买单?谁为投资方的成本买单?”
所以文爽在大赛设计上,就已有了相应考量:“帮助设计师CQ9电子,做市场的朋友。”比赛作为创业全程的一个模拟,要求设计师不能把自己框在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里,而要学会把握市场脉络,这是设计师创业的基础。“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对市场的认识不足,也不了解投资方。那时我和投资方谈,我谈我的创意多么好,而不是市场占有率或者成长翻倍,但这其实不是投资方要听的。”
在大赛进行的过程中,文爽也听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有的人会质疑赛制,认为众筹的环节是自己人支持自己人,没意思。但这就是市场,想要创业就是要自己做足了,发动身边的人先给你宣传。”
设计师是一群自我意识相当强的群体,往往显得有些“高冷”。而放下“身段”,将自己推广给更多的人,是迈出设计师创品牌的第一步。在设计师创业的过程中,面对市场有各种疑问,最主要的就是“我要推广自己吗?”“我要推广我的设计吗?”在文爽这里,这个回答是明确的:必须要推广自己。
“把作品变为产品,让人们接受你的设计,这应该从周边开始。积极把自己推广出去,找到打开市场的切入点,并不断向外辐射,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客户群。所以赛事环节就是紧紧地围绕 创业 这一核心设置的,要为设计师创业提供平台。利用好大赛设置的环节,设计师可以进行 自我经营 ,只要够努力,效果将是惊人的。”
众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演练机会,既可以将自己和设计作品勇敢地推广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也能拓展自己的人脉,用产品把支持自己的人留住,把他们变成忠实的客户。
其实文爽自己在创业初期也是如此:“最初,我是把衣服挂到朋友开的小店里卖,才开始陆续接到订单的。工作室成立以后,也是把工作室的介绍发给亲朋好友,一方面宣告自己创业了,一方面也发动他们帮我宣传,我的第一个客户就是朋友带过来的。对品牌的东西,我的要求就是仅客户满意不够,得客户周围的人也满意才行。必须别人看到这件衣服问你这衣服哪来的才行,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客户。”
一个有价值的客户,能够辐射500人——“1=500”这一概念,已是零售行业的共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广泛,传播速度也更快,只要充分地去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就可以加快“辐射”进程,尽快达到“1=500”。
如果设计师在赛事中,将每一个1变成500,就能为创立个人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创业时,设计师必须要学会放下自己的 架子 。”